P2P租车公司还没出现巨头,Cocar这类起步比较晚的公司很忧伤。“我们反而是更希望竞品能做出来,也希望他们能做到巨头。
还没有融到A轮的Cocar,在接触北极光、宽带等投资方时,发现投资人并不是拒绝的状态,而是在犹豫。投资人发现这个行业里已经拿到钱的PP和宝驾,过去这么久了还没有成长为行业龙头,因而对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没了谱。
“但同时,神州和一嗨进来,其实能为我们这样的团队背书,这些连锁租车企业,认为自己能以自己的团队实力,干掉前面的。
那说明他们看好这个行业。他们出来这么晚,还会有信心,那意味着他们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希望。但PP浪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和金钱。”戴菁莪说。
不过,显然PP租车联合创始人王嘉明并不同意:
“打车软件很快出现了巨头,但我们这个行业没有规定的模式和样本,这个行业是未知的。
阿里都需要10年的时间教育这个网购市场。对这个行业来说,无论是快是慢,我们是在根据自己的节奏在走。
巨头的出现一定要看市场的反应,行业的热度,以及企业怎么把握节奏。”
P2P租车遇到了瓶颈?
“短短半年内,这个行业已经死了不少企业了。”业内资深人士说。
事实上,在用车场景中,最频繁的是导航和停车,其次是打车、专车、拼车、租车等,最后才轮到P2P租车。使用频率是阻碍P2P租车发展的天然屏障。使用频率小,使用场景小,市场的池子也会越小,那么,能够容纳的玩家也会小。
另外,相对于传统租车靠能够靠“人”来走完标准化流程,私家车主租赁的薄弱点是显而易见的。
首先,你很难去培训大批量的私家车主,按照既定的规则来走,这是第一个失控;另外,车主租车的根本动力是盈利,普遍“服务”意识单薄,这是第二个失控。
经验证明,对P2P租车来说,车源和用户,都不是难点,难点是把车源和用户勾搭起来,让他们“约起来”。也就是成交率的问题。
Cocar的CMO戴菁武并不避讳谈到行业的痛点,“并不是所有车主配合度都那么高,部分车主比较随意,能完全配合平台的核心车主可能只有20%”
关于这点,PP租车联合创始人王嘉明显得比较乐观说:“我们需要去教育这个市场,最早期,你找的是那一波喜欢尝鲜的人,那一波人是6%。从6%突破到13%,中间有一个拐点比较重要,现在是处于这么一个时期。”
车被盗,被骗车主很头疼
“加强风险控制体系,优化用户租车取车流程,是我们最为看重并且目标极致持续优化的两个主要方向。”王嘉明说。
对P2P类租车来说,最大的问题是,车不是自己的,而是车主的。因此,丢了一辆车,对于这个平台或者是车主来说,都是很大的损失。
这样的安全问题,会贯穿P2P发展的始末,需要P2P租车的企业努力规避。
信息来源:www.frzuche.com